長吏
詞語 | 長吏 |
---|---|
拼音 | zhǎng lì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稱地位較高的縣級官吏。(二)、稱地位較高的官員。
解釋:
(一)、舊稱地位較高的官員。
戰(zhàn)國 楚 宋玉 《高唐賦》:“長吏隳官,賢士失志。”《漢書·景帝紀》:“吏六百石以上,皆長吏也。”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長,大也;六百石位大夫。” 唐 陳鴻 《長恨歌傳》:“而恩澤勢力,則又過之,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cè)目。”
(二)、指州縣長官的輔佐。
《漢書·百官公卿表》:“﹝縣﹞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 唐 王維 《送縉云苗太守》詩:“手疏謝明王,腰章為長吏。”《古今小說·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會稽 長吏聞新太守將到,大發(fā)人夫,修治道路。”
釋義:
長吏,漢語詞語,意思是稱地位較高的縣級官吏。
造句:
1、等到子布到了驛館,長吏用綢布裹著桔子獻上.
2、后來,長吏認為這樣做顯得不夠敬重,就改用布包柑,過后,又常常擔心細布是否會磨損壞柑子。
相關詞語:
傲不可長敖不可長拔苗助長鞭長莫及別無長物博采眾長鞭長不及鞭長駕遠不遺寸長草長鶯飛長安道上長安棋局長此以往長風破浪長歌當哭長江天塹長頸鳥喙長樂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