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厭
詞語 | 陽厭 |
---|---|
拼音 | yáng yà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祭禮。庶子未成年而死及無后嗣者,配享于宗子家祖廟,祭之于西北偶透光處,其尊則設(shè)于東房,謂之“陽厭”。《禮記·曾子問》:“凡殤與無后者,祭於宗子之家,當(dāng)室之白,尊于東房,是謂陽厭。”孔穎達(dá) 疏:“凡殤,謂非宗子之殤。故云凡殤。無后者謂庶子之身無子孫為后。此二者皆宗子大功內(nèi)親,祭於宗子之家祖廟之內(nèi),不敢在成人之處,故於當(dāng)室之明白顯露之處,為之設(shè)尊於東房以其明是陽,故為陽厭也。”孫希旦 集解:“凡殤與庶子無后者,皆降於宗子,故祭之不於奧,而於室之白也……祭凡殤在西北隅,故設(shè)尊辟之而在東房也。曰‘陽厭’者,以屋漏乃日光漏入之所,其處顯明也。”清 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文學(xué)·校禮堂集》:“金氏 謂陰厭陽厭,因陰童陽童而名,不得通於成人之祭。凌氏 謂陰童陽童,即因陰厭陽厭而名,真破的之論。”解釋:
(一)、古代祭禮。庶子未成年而死及無后嗣者,配享于宗子家祖廟,祭之于西北偶透光處,其尊則設(shè)于東房,謂之“陽厭”。
《禮記·曾子問》:“凡殤與無后者,祭於宗子之家,當(dāng)室之白,尊于東房,是謂陽厭。” 孔穎達(dá) 疏:“凡殤,謂非宗子之殤。故云凡殤。無后者謂庶子之身無子孫為后。此二者皆宗子大功內(nèi)親,祭於宗子之家祖廟之內(nèi),不敢在成人之處,故於當(dāng)室之明白顯露之處,為之設(shè)尊於東房以其明是陽,故為陽厭也。” 孫希旦 集解:“凡殤與庶子無后者,皆降於宗子,故祭之不於奧,而於室之白也……祭凡殤在西北隅,故設(shè)尊辟之而在東房也。曰‘陽厭’者,以屋漏乃日光漏入之所,其處顯明也。”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文學(xué)·校禮堂集》:“ 金氏 謂陰厭陽厭,因陰童陽童而名,不得通於成人之祭。 凌氏 謂陰童陽童,即因陰厭陽厭而名,真破的之論。”
釋義:
1.古代祭禮。庶子未成年而死及無后嗣者﹐配享于宗子家祖廟﹐祭之于西北隅透光處﹐其尊則設(shè)于東房﹐謂之"陽厭"。
相關(guān)詞語:
把玩無厭百讀不厭兵不厭詐不厭其煩不厭其詳不陰不陽白雪陽春悲觀厭世兵不厭權(quán)不厭其繁朝陽丹鳳丹鳳朝陽淡而不厭顛倒陰陽鳳鳴朝陽放馬華陽高陽酒徒龜厭不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