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飭
詞語 | 雅飭 |
---|---|
拼音 | yǎ ch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典雅整飭。解釋:
(一)、謂言行合禮制。
宋 歐陽修 《胡先生墓表》:“其餘散在四方,隨其人賢愚,皆循循雅飭。” 明 唐順之 《萬古齋公傳》:“諸子烝烝雅飭,規行矩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新鄭訟》:“ 石公 為諸生時,恂恂雅飭。”
(二)、典雅嚴謹。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四》:“余讀公集……其意氣高邁,論思雅飭,慨然有 孔北海 之風。” 清 惲敬 《與李汀州書》:“﹝ 楊鴻臚 ﹞近體詩、古詩具見雅飭,古文則非所長。” 王闿運 《論唐詩》:“初 唐 諸家歌行,皆出 齊 梁 ,多以雅飭為宗,堆寫陳典。”
(三)、猶雅致,美而不俗。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戛劍生雜記》:“生鱸魚與新粳米炊熟……謂之鱸魚飯。味甚鮮美,名極雅飭,可入林洪《山家清供》。”
釋義:
雅飭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yǎ chì,是指言行合禮制;典雅嚴謹;雅致﹐美而不俗。
相關詞語:
不登大雅才望高雅舂容大雅崇雅黜浮大雅君子大雅之堂典則俊雅風流儒雅簠簋不飭附庸風雅高人雅士詭雅異俗舉止嫻雅曲終奏雅儒雅風流騷人雅士溫文爾雅無傷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