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刪
詞語 | 節刪 |
---|---|
拼音 | jié shā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將文字中的某些部分予以刪除。解釋:
(一)、將文字中的某些部分予以刪除。
清 葉廷琯 《吹網錄·<思辨錄輯要>有舊本》:“ 清恪公 之重刻書中,頗有節刪處,各條標目俱省,原增書文等三類亦裁去。” 張元濟 《涉園序跋集錄·史記》:“ 明 人刊書武斷最甚,余嘗以是刻與監本對勘,《集解》全刪者四百九十九條,節刪者三十五條;《索隱》全刪者六百一十三條,節刪者一百二十二條。”
釋義:
節刪是一個漢語詞匯,jié shān,將文字中的某些部分予以刪除。
相關詞語:
不拘小節白首一節柏舟之節卑躬屈節秉節持重別生枝節不拘細節不修小節錯節盤根大節不奪蹈節死義砥節奉公砥礪風節砥節厲行砥節勵行砥節礪行砥礪名節東撙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