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詞語 | 格言 |
---|---|
拼音 | gé yá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熟語的一種。含有教育意義的精練的定型語句。在書面語中可以找到其出處。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解釋:
(一)、含有教育意義可為準則的話。
《三國志·魏志·崔琰傳》:“蓋聞盤于游田,《書》之所戒, 魯隱 觀魚,《春秋》譏之。此 周 孔 之格言,二經之明義。” 南朝 梁 沉約 《奏彈王源》:“且非我族類,往哲格言,薰不蕕雜,聞之前典。” 宋 司馬光 《河間獻王贊》:“ 周 室衰,道德壞……重以暴 秦 害圣典,疾格言,燔詩書,屠術士。” 朱自清 《論標語口號》:“格言偏重個人的修養,名言的作用似乎廣泛些。”
釋義:
格言,是指可以作為人們行為規范的言簡意賅的語句,是人們機智的精華,眾人匯成的睿智,是指導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寶,時刻激勵人生取得進步。
造句:
1、最后一位格言里,凝固在冷峻的警句中。我們心中的熱血,在我們蘸取書寫的瞬間,化作暗淡的墨跡。布拉德利
2、豈能盡如人意,但求不愧我生。出自:清·金纓《格言聯璧·接物》很難事事盡如人意,但求處世無愧于心。金纓
相關詞語:
一言堂薄唇輕言杯酒言歡閉口不言幣重言甘變色之言別具一格博聞辯言不茍言笑不拘一格不堪言狀不可勝言不可言宣不可言喻不可言狀不恤人言不言而信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