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敕
詞語 | 詔敕 |
---|---|
拼音 | zhào ch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詔勅”。皇帝下令。《后漢書·馮勤傳》:“勤 母年八十,每會見,詔勑勿拜,令御者扶上殿。”(二)、詔書。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詔策》:“安 和 政弛,禮閣鮮才,每為詔敕,假手外請。”宋 蘇洵《上韓昭文論山陵書》:“如曰詔敕已行,制度已定,雖知不便而不可復改,則此又過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清廷預備立憲·關于籌備立憲的諭旨與奏折》:“竊臣等伏讀連日詔敕,武昌 不守,大軍南下,驚心動魄。”
解釋:
(一)、亦作“詔勅”。皇帝下令。
《后漢書·馮勤傳》:“ 勤 母年八十,每會見,詔勑勿拜,令御者扶上殿。”
(二)、詔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安 和 政弛,禮閣鮮才,每為詔敕,假手外請。” 宋 蘇洵 《上韓昭文論山陵書》:“如曰詔敕已行,制度已定,雖知不便而不可復改,則此又過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清廷預備立憲·關于籌備立憲的諭旨與奏折》:“竊臣等伏讀連日詔敕, 武昌 不守,大軍南下,驚心動魄。”
釋義:
帝王的命令。詔,始于秦;敕,始于漢。漢以后官長諭奉送屬,尊長諭子弟,仍可用“敕”。唐顯慶中規定,必經鳳閣、鸞臺,方為“敕”,限制始嚴,然文字中用“敕”為動詞,仍屬常見。后人稱皇帝赦免犯人罪責的命令為“敕詔”。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