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符
詞語 | 兵符 |
---|---|
拼音 | bīng fú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古代調遣軍隊、更換將領所用的符節(憑證)。(二)、兵書。
解釋:
(一)、古代調兵遣將用的一種憑證。
《史記·魏公子列傳》:“ 嬴 ( 侯嬴 )聞 晉鄙 之兵符常在王臥內,而 如姬 最幸,出入王臥內,力能竊之。” 唐 劉禹錫 《汴州刺史廳壁記》:“ 長慶 四年,詔書命 河南 尹 敦煌 令狐公 來蒞來刺,錫之介圭、使印、兵符。”京劇《取南郡》第十四場:“如此 南郡 城池兵符印信,一并交與先生掌管,本帥帶兵出城助戰去也。”
(二)、借指兵權。
《南史·劉峻傳》:“ 敬通 當 更始 世,手握兵符,躍馬肉食。” 清 洪楝園 《后南柯·立約》:“手握兵符自主張。” 子虛子 《湘事記·軍事篇一》:“ 忠浩 頗負 湘 望,既握兵符,隱以 曾國藩 平 洪 楊 自命,反對革命最力。”
(三)、兵書,兵法。
唐 李嶠 《安輯嶺表事平罷歸》詩:“絳宮韜將略, 黃石 寢兵符。”
釋義:
兵符,指古代傳達命令或調兵遣將所用的憑證。用銅,玉或木石制成,作虎型,又稱虎符。制成兩半,右半留存在國君,左半交給統帥。調發軍隊時,必須在符驗合后,方能生效。
造句:
1、兵符相印無心戀,洛水嵩云姿意看。
2、他將立掌全部盟國遠征軍之兵符.
相關詞語:
哀兵必勝按兵不動按甲寢兵按甲休兵按兵不舉按兵束甲案兵束甲案甲休兵兵不血刃兵不厭詐兵不由將兵車之會兵多將廣兵多者敗兵貴神速兵貴先聲兵荒馬亂兵連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