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逞
詞語 | 不逞 |
---|---|
拼音 | bù chě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不能實現意愿;不得志:不逞之徒(因失意而胡作非為的人)。解釋:
(一)、不滿意;怨恨。
《左傳·隱公十一年》:“天禍 許國 ,鬼神實不逞于 許 君,而假手于我寡人。” 楊伯峻 注:“不逞猶言不快意、不滿。” 漢 張衡 《思玄賦》:“遇九皋之介鳥兮,怒素意之不逞。” 清 龔自珍 《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誅之不可勝誅,不可絶其源;絶其源,則夷不逞,奸民不逞。”
(二)、指作亂,叛變。
《宋書·始安王休仁傳》:“﹝ 劉休仁 ﹞內懷不逞之志,晦景蔽跡,無事陽愚。”《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十八年》:“ 昱 父 定州 刺史 椿 、叔父 華州 刺史 津 ,并送甲仗三百具,謀為不逞。”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癸酉之變》:“因掌教久,積募銀米,家業頗豐,遂蓄不逞之志。”
(三)、泛指為非作歹。
《續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民多質魯,無馭下之術,篙工楫師,皆頑猾不逞,恣為侵漁,民或破產以償官物,甚無謂也。” 清 褚人穫 《堅瓠廣集·打花轎》:“不逞之風漸不可長,公請府公痛懲之。”
(四)、不得志的人。
《魏書·蕭昭業傳》:“凡諸不逞,皆迭加爵位,許以南面之日,便即施行。”
(五)、泛指歹徒。
宋 陸游 《南唐書·劉崇俊傳》:“數年,漸專恣不法,多畜不逞,使過 淮 剽掠,獲美女、良馬以自奉。” 清 王逋 《蚓庵瑣語》:“群不逞藉稱盤詰,遇逃難男女經過,或身帶銀貲,一概殺刦。”
(六)、不放縱。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不逞花柳風騷,不圖利名僥倖,但曉理會玄詮。”
釋義:
不逞,指失意,不得志。 泛指為非作歹。語出《左傳·隱公十一年》:“天禍許國 ,鬼神實不逞于許君,而假手于我寡人。”
造句:
1、 這些不逞之徒,一有機會便想渾水摸魚,蠢蠢欲動。
2、 只有嚴懲這幫不逞之徒,才能維護社會治安。
相關詞語:
不成器抱不平不旋踵哀而不傷愛不忍釋愛不釋手曖昧不明安不忘危按兵不動按捺不住暗室不欺傲不可長傲慢不遜按兵不舉敖不可長把持不定百不失一百不一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