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熱
詞語 | 內熱 |
---|---|
拼音 | nèi rè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中醫指由陰虛或陽盛而導致的病理現象,患者有心煩、口渴、便秘、口舌生瘡等癥候。解釋:
(一)、謂內心憂煎焦灼。
《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 成玄英 疏:“ 諸梁 晨朝受詔,暮夕飲冰,足明怖懼憂愁,內心燻灼。詢道情切,達照此懷也。” 唐 李賀 《長歌續短歌》:“ 秦王 不可見,旦夕成內熱。” 羅惇曧 《文學源流》:“ 老 言無為,而 莊 言內熱,無為則純歸自利,內熱則冷於救人。”
(二)、謂人體陰陽不協,虛火上亢。
《左傳·昭公元年》:“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 宋 蘇軾 《小圃五詠·地黃》:“愿餉內熱子,一洗胸中塵。”《紅樓夢》第八四回:“ 妞兒 一半是內熱,一半是驚風。”
釋義:
中醫術語。因陰虛或陽盛而引起的一種病理現象。表現為五心煩熱、口燥、咽干、便秘和口舌生瘡等癥狀。
造句:
1、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杜甫
2、 梨是最適宜于冬春季節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緩解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干喉痛、大便燥結等癥較為適宜。
相關詞語:
安內攘外包舉宇內不因人熱暴內陵外不冷不熱不著疼熱趁熱打鐵徹內徹外乘熱打鐵出內之吝打得火熱打鐵趁熱分內之事反聽內視返觀內視返觀內照返視內照附炎趨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