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
詞語 | 獐子 |
---|---|
拼音 | zhāng zi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哺乳動物,外形像鹿而較小,毛較粗,黃褐色,腹部白色,沒有角。雄的上犬齒發(fā)達(dá),外露。也叫牙獐、河麂。解釋:
(一)、哺乳動物。狀似鹿而小,無角;毛粗長,背部黃褐色,腹部白色;行動靈敏,善跳,能游泳。產(chǎn)于我國 長江 中下游及東南沿海一帶, 朝鮮 也有分布。肉可食,皮可制革。
《水滸傳》第八六回:“不多時,只見門外兩個人,扛著一個獐子入來。”
(二)、麝的俗名。
《人民日報》1956.8.19:“麝的主要產(chǎn)地在號稱‘世界屋脊’的 康藏高原 上……麝在產(chǎn)地都通稱叫‘獐子’。”
釋義:
1.哺乳動物。狀似鹿而小,無角;毛粗長,背部黃褐色,腹部白色;行動靈敏,善跳,能游泳。產(chǎn)于我國長江中下游及東南沿海一帶,朝鮮也有分布。肉可食,皮可制革。 2.麝的俗名。
造句:
1、老虎捕到了獐子高興萬分,卻沒料到中箭而死,真可謂是樂極生悲。
2、大連的海洋食品企業(yè)獐子島漁業(yè)集團(tuán),重復(fù)利用剩魚來肥沃莊稼。
相關(guān)詞語:
碰釘子矮子看戲愛民如子矮子觀場抱子弄孫不當(dāng)人子不肖子孫鮑子知我博物君子才子佳人草頭天子赤子之心村夫俗子典妻鬻子東墻處子讀書種子大雅君子戴高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