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散
詞語 | 樗散 |
---|---|
拼音 | chū sà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樗木材劣,多被閑置。比喻不為世用,投閑置散。(二)、用作謙詞。
解釋:
(一)、樗木材劣,多被閑置。比喻不為世用,投閑置散。
唐 杜甫 《送鄭十八虔貶臺(tái)州司戶》詩(shī):“ 鄭公 樗散鬢成絲,酒后常稱老畫師。” 清 顧炎武 《歲暮》詩(shī):“壯歲尚無聞,及今益樗散。”
(二)、用作謙詞。
宋 司馬光 《為龐相公謝官表》:“何意天恩橫被,宸睠曲成,猥掄樗散之才,專委棟隆之任。” 明 許潮 《龍山宴》:“鶴髮經(jīng)秋,樗散堪乘蓮葉舟。皂帽非吾偶,白接非吾首。”
釋義:
樗散,典故名,典出《莊子集釋》卷一上〈內(nèi)篇·逍遙游〉、〈內(nèi)篇·人間世〉。樗木材劣,多被閑置。比喻不為世用,投閑置散。 后常作謙詞。
相關(guān)詞語:
鳥獸散不歡而散冰解云散冰散瓦解冰消霧散冰消云散冰銷霧散冰銷葉散彩云易散樗櫟庸材電流星散東零西散風(fēng)流云散風(fēng)吹云散風(fēng)行雨散骨肉離散廣陵散絕魂飛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