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喻
詞語 | 自喻 |
---|---|
拼音 | zì yù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自曉;自解。(二)、自譬,自比。
解釋:
(一)、自曉;自解。
漢 班固 《答賓戲》:“又感 東方朔 、 揚(yáng)雄 自喻以不遭 蘇 、 張 、 范 、 蔡 之時(shí),曾不折之以正道,明君子之所守,故聊復(fù)應(yīng)焉。” 唐 戴叔倫 《客舍秋懷呈駱正字士則》詩:“無言堪自喻,偶坐更相悲。”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陽貨篇一》:“ 程子 創(chuàng)説個(gè)氣質(zhì)之性,殊覺崚嶒。先儒于此,不儘力説與人知,或亦待人之自喻。”
(二)、自譬,自比。
《漢書·賈誼傳》:“ 屈原 , 楚 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國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 誼 追傷之,因以自喻。”《后漢書·陳元傳》:“近則 高帝 優(yōu)相國之禮, 太宗 假宰輔之權(quán)。及亡 新王莽 ,遭 漢 中衰,專操國柄,以偷天下,況己自喻,不信羣臣。”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 惲壽平 ﹞《十四夜望月》云:‘平開圖畫含千嶺,盡掃星河占一天。’真乃自喻其筆墨之高矣。”
釋義:
1.自曉;自解。 2.自譬﹐自比。
造句:
1、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蝴蝶,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2、 雜用其心以求德于天下,則其所謂德者,豈其能以自喻而有以自慊乎?
相關(guān)詞語:
安閑自得安閑自在按行自抑昂然自得傲睨自若昂昂自若昂然自若遨翔自得跋扈自恣悲不自勝閉關(guān)自守敝帚自珍不打自招不攻自破不可理喻不可言喻不能自拔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