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節
詞語 | 音節 |
---|---|
拼音 | yīn ji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由一個或幾個音素組成的語音單位。其中包含一個比較響亮的中心。一句話里頭,有幾個響亮的中心就是有幾個音節。在漢語里,一般地講,一個漢字是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寫成一個漢字(兒化韻一個音節寫成兩個字,兒不自成音節,是例外)。解釋:
(一)、樂聲的節奏。
《后漢書·文苑傳下·禰衡》:“﹝ 曹操 ﹞聞 衡 善擊鼓,乃召為鼓史,因大會賓客,閲試音節。”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五:“予家舊有婢,亦善作此曲,音節皆妙。”《老殘游記》第十回:“你就半嘯半擊磬,幫襯幫襯音節罷。”
(二)、指詩歌中的節奏。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辨》:“詩之法有五:曰體製,曰格力,曰氣象,曰興趣,曰音節。” 宋 蘇軾 《往在東武與人往反作粲字韻詩四首今黃魯直亦次韻見寄復和答之》:“獨喜誦君詩,《咸》《韶》音節緩。”《元史·儒學傳二·楊載》:“詩當取材於 漢 魏 ,而音節則以 唐 為宗。”
(三)、亦稱“ 音綴 ”。由一個或幾個音素組成的語音單位。在漢語里,一般講一個漢字是一個音節。
釋義:
音節是用聽覺可以區分清楚的語音基本單位,它的構成分頭腹尾三部分,因而音節之間具有明顯可感知的界限。在漢語中一般一個漢字的讀音即為一個音節。普通話常用基本無調音節為400個,有調音節(不包括輕聲)為1300多個。音節不等同于音樂小節,許多人混淆,應該加以區分。
造句:
1、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每個字的每個音節都將發射火星。
2、教育!科學!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每個字的每個音節都發射火星。雨果
相關詞語:
八音迭奏不拘小節八音遏密白首一節柏舟之節卑躬屈節北鄙之音秉節持重別生枝節不拘細節不修小節錯節盤根大節不奪蹈節死義德音莫違砥節奉公砥礪風節大音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