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酢
詞語 | 酬酢 |
---|---|
拼音 | chóu zuò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主客互相敬酒。泛指應酬。酢(zuò):客人用酒回敬主人。解釋:
(一)、亦作“酧酢”。亦作“醻酢”。主客相互敬酒,主敬客稱酬,客還敬稱酢。
《淮南子·主術訓》:“觴酌俎豆酬酢之禮,所以效善也。”《新唐書·卓行傳·陽城》:“彊飲客,客辭,即自引滿,客不得已,與酬酢,或醉仆席上。”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二折:“怎當他酬酢處兩三巡,揭席時五六盃,醉的我將宮錦淋漓。”
(二)、應對;應付。
《易·繫辭上》:“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 韓康伯 注:“可以應對萬物之求,助成神化之功也。酬酢,猶應對也。” 宋 蘇軾 《<德威堂銘>敘》:“其綜理庶務,酬酢事物,雖精練少年有不如。” 清 譚嗣同 《仁學》四四:“茍民智大開,方將經天緯地,酬酢萬物之不暇,豈暇事此繁縟之衣冠?”
(三)、應酬交往。
《宋書·索虜傳》:“至此非唯欲為功名,實是貪結姻援,若能酬酢,自今不復相犯秋毫。” 唐 孫揆 《靈應傳》:“余不暇他辭,唯稱不敢,酬酢之際,已見聘幣羅於堦下。” 茅盾 《官艙里》:“然而既經外交式地開始了酬酢,那么交際的客套,也不會馬上就止。”
(四)、斟酌;考慮。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四:“ 蓋公 於束縑內選擇邊幅,舒卷揲之,第其厚薄,酬酢可否。”
(五)、詩文唱和。
唐 韓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會聯句》:“道舊生感激,當歌發酬酢。”《遼史·文學傳上·蕭韓家奴》:“遇勝日,帝與飲酒賦詩,以相醻酢,君臣相得無比。”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崔國輔》:“有酧酢之歌詩,并集傳焉。”
釋義:
基本解釋賓主互相敬酒(酬:向客人敬酒,酢:向主人敬酒),泛指交際應酬是故可與酬酢。——《易·系辭》不尚酬酢周旋
造句:
1、對瓊瑤滿地,與君酬酢。
2、酬酢之禮在當今也是很重要的交際手段.
相關詞語:
酬功給效得不酬失撫世酬物按勞取酬一獻三酬壯志未酬一酬一酢壯志難酬天道酬勤酬應如流有志難酬酬功報德大德不酬盡酢貊來酬賔薪酬制度業道酬精拜謁酬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