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氣
詞語 | 一氣 |
---|---|
拼音 | yī q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數量詞。一陣(多含貶義):瞎鬧一氣。亂說一氣。解釋:
(一)、指混沌之氣。古代認為是構成天地萬物之本原。
《莊子·大宗師》:“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氣。”《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論》:“王者受圖,咸資世德,猶混成之先大帝,若一氣之生兩儀。” 明 王廷相 《答何粹夫》二:“天地未判之前只有一氣而已,一氣之中即有陰陽。” 清 姚鼐 《于子穎揚州使院見禹卿》詩:“陰陽有開闔,一氣無遷代。”
(二)、指空氣。
晉 方慶 《風過簫賦》:“風之過兮,一氣之作。”
(三)、指呼吸一次。
《晉書·許邁傳》:“常服氣,一氣千餘息。”
(四)、指奏樂首須以氣動之。
《左傳·昭公二十年》:“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 杜預 注:“須氣以動。” 陸德明 釋文:“一氣, 杜 解以為人氣也。 服 云,歌氣也。” 孔穎達 疏:“人作諸樂,皆須氣以動,則與 服 不異。”
(五)、指一個節氣。
漢 張衡 《渾儀》:“各分赤道黃道為二十四氣,一氣相去十五度十六分之七,每一氣者,黃道進退一度焉。” 唐 韓愈 《苦寒》詩:“四時各平分,一氣不可兼。”
(六)、聲氣相通;一伙。
漢 王充 《論衡·變虛》:“人君有善行﹝善言﹞,善行動於心,善言出於意,同由共本,一氣不異。” 唐 崔國輔 《奉和華清宮觀行香應制》詩:“云物三光里,君臣一氣中。”《紅樓夢》第六五回:“ 平姑娘 ,為人很好,雖然和奶奶一氣,他倒背著奶奶常作些好事。” 魯迅 《吶喊·故鄉》:“我想,我竟與 閏土 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后輩還是一氣。”
(七)、一口氣;接連不斷。
《宣和遺事》前集:“有僧人帶來行童見師囚了,一氣走至 汴河 岸上。”《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 汪秀才 即取大巵過手,一氣吃了三巡。” 老舍 《駱駝祥子》四:“這個惡夢使他老了許多,好象他忽然的一氣增多了好幾歲。”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一氣接到的這十來封信幾乎全是 余永澤 一個人寫來的。”
(八)、猶一片。
唐 杜甫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 唐 白居易 《春游二林寺》詩:“熙熙風土暖,藹藹云嵐積。散作萬壑春,凝為一氣碧。”
(九)、一陣。
毛澤東 《駁“輿論一律”》:“世界上只有唯心論和形而上學最省力,因為它可以由人們瞎說一氣。” 老舍 《茶館》第三幕:“帶點香水,好好噴一氣,這里臭哄哄的!”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章:“他干一氣活,吸一陣水煙。”
釋義:
“一氣”的詞語解釋有三種分別為一舉、一次、不間斷地,同一幫派、聲氣相通、同伙和一陣(多含貶義)。詳細解釋指混沌之氣,指空氣,指奏樂首須以氣動之及指一個節氣等。
相關詞語:
清一色一刀切一風吹一溜煙一窩蜂一而光一牛鳴一掊土一人敵一言堂一字師唉聲嘆氣安于一隅暗氣暗惱傲睨一世哀聲嘆氣噯聲嘆氣傲睨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