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死
詞語 | 守死 |
---|---|
拼音 | shǒu sǐ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堅持到死而不改變。(二)、誓死守衛(wèi)。
(三)、謂執(zhí)意。
解釋:
(一)、堅持到死而不改變。
《論語·泰伯》:“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三國 魏 嵇康 《家誡》:“若志之所之,則口與心誓,守死無貳。” 唐 顏真卿 《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右丞相上柱國贈太尉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銘》:“於戲!逆鱗劘上,匡救之義深;守死不回,人臣之致極。” 清 龍啟瑞 《魯隱公論》:“又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此言守死之道。”
(二)、誓死守衛(wèi)。
《文子·符言》:“是以君子不外飾仁義,而內修道德,俢其境內之事,盡其地方之廣,勸民守死,堅其城郭,上下一心,與之守社稷。”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曹景宗》:“故 司州 刺史 蔡道恭 ,率厲義勇,奮不顧命,全城守死。”《北史·李崇傳》:“ 祖悅 守死窮城, 平 乃部分攻之,斬 祖悅 ,送首於 洛 。”
(三)、謂執(zhí)意。
《水滸傳》第七二回:“ 李逵 便道:‘説 東京 好燈,我也要去走一遭。’ 宋江 道:‘你如何去得?’ 李逵 守死要去,哪里執(zhí)拗得他住。”
釋義:
1.堅持到死而不改變。 2.誓死守衛(wèi)。 3.謂執(zhí)意。
相關詞語:
打死虎守財奴安常守分安常守故安分守己熬更守夜熬清守淡愛生惡死安分守已安份守己安貧守道熬清守談白頭相守半死不活抱殘守缺抱誠守真抱令守律豹死留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