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閤
詞語 | 伏閤 |
---|---|
拼音 | fú h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據《新五代史·李琪傳》載,唐 朝 大明宮 中的 紫宸殿 稱閤,是天子于朔望日接見群臣的便殿(一說為前殿,見 宋 王溥《唐會要·大明宮》)。后因以“伏閤”指朝臣俯伏閤下向天子奏事。《舊唐書·崔仁師傳》:“會有伏閤上訴者,仁師 不奏,太宗 以 仁師 罔上,遂配 龔州。”宋 無名氏《儒林公議》卷上:“時 孔道輔 為御史中丞,范仲淹 居諫職,知不可以偏言奪,乃相舉牽臺諫合入,伏閤拜疏。”相關詞語:
不伏燒埋不甘雌伏此伏彼起此起彼伏鴟張鼠伏發奸擿伏福倚禍伏伏低做小伏地圣人伏而咶天伏法受誅伏虎降龍伏龍鳳雛發隱擿伏伏首貼耳狐憑鼠伏禍福倚伏鴻隱鳳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