覬覦
詞語 | 覬覦 |
---|---|
拼音 | jì yú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非分的希望或企圖 宜絕橫拜,以塞覬覦之端。——《后漢書·楊秉傳》解釋:
(一)、非分的希望或企圖。
《左傳·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 杜預 注:“下不冀望上位。”《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宗廟乏祀,社稷無位;羣兇覬覦,分裂諸夏。”《舊唐書·崔元略傳》:“時 劉棲楚 自為京兆尹,有覬覦相位之意。” 清 魏源 《廬山王文成公紀功碑歌》:“ 明 季中葉患尾大,爪牙覬覦強宗盟。”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 中國 者, 中國 人之 中國 ……可容外族之贊嘆,不容外族之覬覦者也。”
釋義:
覬覦,渴望得到不應該得到的東西。1.非分的希望或企圖。2.希望得到(不應該得到的東西)。動詞,貶義詞。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