逡遁
詞語 | 逡遁 |
---|---|
拼音 | qūn dùn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卻行,恭順貌。(二)、退避,退讓。
解釋:
(一)、卻行,恭順貌。
《管子·戒》:“ 桓公 蹵然逡遁。”《漢書·雋不疑薛廣德等傳贊》:“ 薛廣德 ??h車之榮, 平當 逡遁有恥, 彭宣 見險而止,異乎‘茍患失之’者矣?!?顏師古 注:“遁讀與巡同。”
(二)、退避,退讓。
唐 顏師古 《匡謬正俗·逡遁》:“ 賈誼 《過秦》云:‘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仰關(guān)而攻 秦 , 秦 人開關(guān)延敵,九國之師逡遁而不敢進。 秦 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已困矣?!菡呱w取盾之聲以為巡字,當音詳遵反……九國畏愞,自度無功,持疑不進,坐致敗散耳。后之學者既不知遁為巡字,遂改為遁逃,因就釋云?!?章炳麟 《訄書·官統(tǒng)下》:“夫以疆圉抗詔,叛也。又逡遁多畏,而弗能自立為小國,虛設(shè)節(jié)鎮(zhèn)也,孰用?”
釋義:
1.卻行,恭順貌。 2.退避,退讓。
相關(guān)詞語:
遁跡潛形遁名匿跡遁入空門遁世離群遁世離俗遁世無悶遁世遺榮遁世隱居遁世幽居遁俗無悶遁天倍情遁天妄行遁天之刑遁形遠世遁逸無悶遁陰匿景遁跡藏名遁跡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