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己
詞語 | 恭己 |
---|---|
拼音 | gōng jǐ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謂恭謹以律己。《論語·衛(wèi)靈公》:“無為而治者,其 舜 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漢 劉向《新序·雜事四》:“故王者勞於求人,佚於得賢,舜 舉眾賢在位,垂衣裳恭己無為而天下治。”唐 崔元翰《奉和圣制三日書懷因以示百寮》:“恭己每從儉,清心常保真。”《明史·劉基傳》:“帝每恭己以聽,常呼為老先生而不名。”(二)、指君主不問政事或大權旁落。《后漢書·梁冀傳》:“在位二十餘年,窮極滿盛,威行內(nèi)外,百僚側(cè)目,莫敢違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親豫。”《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年》:“時政在 曹氏,天子恭己,悅 志在獻替,而謀無所用,故作是書。”胡三省 注:“天子恭己,言恭己南面而已,政事無所預也。”鄭觀應《盛世危言·議院上》:“為其君者,恭己南面而已。”
解釋:
(一)、謂恭謹以律己。
《論語·衛(wèi)靈公》:“無為而治者,其 舜 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漢 劉向 《新序·雜事四》:“故王者勞於求人,佚於得賢, 舜 舉眾賢在位,垂衣裳恭己無為而天下治。” 唐 崔元翰 《奉和圣制三日書懷因以示百寮》:“恭己每從儉,清心常保真。”《明史·劉基傳》:“帝每恭己以聽,常呼為老先生而不名。”
(二)、指君主不問政事或大權旁落。
《后漢書·梁冀傳》:“在位二十餘年,窮極滿盛,威行內(nèi)外,百僚側(cè)目,莫敢違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親豫。”《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年》:“時政在 曹氏 ,天子恭己, 悅 志在獻替,而謀無所用,故作是書。” 胡三省 注:“天子恭己,言恭己南面而已,政事無所預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議院上》:“為其君者,恭己南面而已。”
釋義:
1.謂恭謹以律己。 2.指君主不問政事或大權旁落。
相關詞語:
愛如己出安分守己安份守己卑諂足恭必恭必敬畢恭畢敬察己知人成己成物逞己失眾獨出己見度己以繩打恭作揖反求諸己奉公正己封己守殘奉公克己蓋不由己各持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