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理
詞語 | 公理 |
---|---|
拼音 | gōng l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作為推理前提的不需要加以證明的命題。如“經過兩點只能引一條直線”就是幾何學中的公理。許多公理是人們從反復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反映著在一定范圍內明顯的客觀真理性。(二)、符合大多數人民利益的公認的道理。
解釋:
(一)、社會上公認的正確道理。
《三國志·吳志·張溫傳》:“競言 艷 及選曹郎 徐彪 ,專用私情,愛憎不由公理。” 清 姚鼐 《禮箋序》:“經之説有不得悉窮。古人不能無待於今,今人亦不能無待於后世。此萬世公理也。” 葉圣陶 《倪煥之》十九:“世界有強權,沒有公理啊!”
(二)、在一個系統中已為實踐所反復證明而被認為無須再證明的真理。如“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就是公理。
釋義:
公理,是指依據人類理性的不證自明的基本事實,經過人類長期反復實踐的考驗,不需要再加證明的基本命題。
相關詞語:
白衣公卿報冰公事秉公辦理秉公無私擘肌分理不可理喻抱冰公事背公向私背公營私秉公滅私秉公任直不近道理殘民害理城北徐公出以公心詞不逮理詞窮理極慘無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