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
詞語 | 客戶 |
---|---|
拼音 | kè hù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舊時指外地遷來的住戶。(二)、工商企業或經紀人稱來往的主顧;客商:這次展銷的新產品受到國內外客戶的歡迎。
解釋:
(一)、 漢 魏 以來,大批農民因逃避賦役而流亡各地,被地主豪族蔭占后,稱為佃客、浮客、隱戶、蔭戶等。
唐 宋 時戶籍中并有主戶、客戶的區別。客戶多指無地佃客。《晉書·王恂傳》:“ 魏 氏給公卿已下租牛客戶數各有差,自后小人憚役,多樂為之,貴勢之門動有數百。” 唐 柳芳 《食貨論》:“人逃役者,多浮寄于閭里,縣收其名,謂之客戶。”《宋史·食貨志上一》:“ 真宗 景德 初,詔諸州不堪牧馬閑田,依職田例招主客戶多方種蒔,以沃瘠分三等輸課。”
(二)、泛指由外地遷來的住戶。
宋 方岳 《燕來巢》詩:“吾貧自無家,客戶寄村疃。”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祭灶》:“京師祭灶仍沿用舊俗,禁婦女主祭。其祀期用二十三日,惟南省客戶用二十四日。” 李廣田 《沒有太陽的早晨》:“ 黃 家是客戶,住在 毛老爺 家的花園里。”
(三)、廠商或經紀人對往來主顧的稱呼。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他們辦事總是這么慢, 汕頭 這個碼頭靠 香港 那么近,來往又方便,還有 廣州 客戶,有啥困難?”《羊城晚報》1984.4.17:“他見到 新疆 客戶代表,對方開口就說:‘這幾天你們忙,定貨遲兩天發出不要緊。’”
釋義:
中國古代戶籍制度中的一類戶口﹐與主戶相對而言﹐泛指非土著的住戶。它不是一個統一的階級或階層﹐其中包括有地主﹑自耕農﹑城市小商販﹑無業游民。客戶或顧客可以指用金錢或某種有價值的物品來換取接受財產、服務、產品或某種創意的自然人或組織。是商業服務或產品的采購者,他們可能是最終的消費者、代理人或供應鏈內的中間人。傳統觀念認為,客戶和消費者是同一概念,兩者的含義可以不加區分。但是對于企業來講,客戶和消費者應該是加以區分的。客戶是針對某一特定細分市場而言的,他們的需求較集中;而消費者是針對個體而言的,他們的需求較分散。在市場學理論中,供應商必須在銷售事前了解客戶及其市市場的供求需要,否則事后的“硬銷售”廣告,只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現代社會中,“顧客就是上帝”是企業界的流行口號。在客戶服務中,有一種說法,“客戶永遠是對的”。不過各方有不同的演繹,也就是客戶二字的不同定義。客戶一詞源于稱呼習慣。一個顧客是常常光顧某店鋪或主戶的人,他時常光顧或買東西,與店主或主戶維持良好關系。
相關詞語:
逐客令挨家挨戶挨門逐戶安家落戶挨門挨戶白丁俗客百代過客傍人門戶閉戶讀書賓客如云不速之客比戶可封閉門墐戶閉門塞戶賓客盈門賓客迎門穿房入戶昌亭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