駑下
詞語 | 駑下 |
---|---|
拼音 | nú xià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謂資質(zhì)駑鈍,才能低下。解釋:
(一)、謂資質(zhì)駑鈍,才能低下。
《戰(zhàn)國策·燕策三》:“ 荊軻 曰:‘此國之大事,臣駑下,恐不足任使。’”《漢書·卜式傳》:“臣聞主媿臣死。羣臣宜盡其死節(jié),其駑下者宜出財以佐軍。” 宋 司馬光 《辭修起居注第二狀》:“臣非惡居顯榮,樂在疎賤,顧以駑下之質(zhì),不相當稱。” 嚴復(fù) 《道學(xué)外傳》:“質(zhì)雖駑下,無創(chuàng)得之智,無遠略之懷……意者亦必有可觀者焉。”
釋義:
駑下德爾釋義是謂資質(zhì)駑鈍,才能低下。《戰(zhàn)國策·燕策三》:“荊軻曰:‘此國之大事,臣駑下,恐不足任使。’”《漢書·卜式傳》:“臣聞主媿臣死。羣臣宜盡其死
造句:
1、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駑下,遂擢至此。
2、李思摩比夷男還慘,沒人悔婚,甚至都沒人踹他一腳,駑下無方,沒人聽他的了。
相關(guān)詞語:
下馬威安營下寨筆下超生筆下生花兵臨城下不恥下問不上不下不相上下不在話下巴人下里百下百全百下百著半上半下半上落下包打天下鞭駑策蹇不差上下不媿下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