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氈
詞語 | 吞氈 |
---|---|
拼音 | tūn zhā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漢 蘇武 于 武帝 天漢 初出使 匈奴 , 匈奴 欲降之, 武 不屈,被幽大窖中。斷飲食, 武 嚙雪,與氈毛并吞之。后徙 北海 ,杖節牧羊十九年。及還,須發盡白。事見《漢書·蘇武傳》。后以“吞氈”為堅貞不屈之典。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六:“ 紀文達 弔以七律二章,有云:‘ 延陵 掛劍心相許, 屬國 吞氈志竟成。’” 蘇曼殊 《落日》詩:“誰知 北海 吞氈日,不愛英雄愛美人。”解釋:
(一)、漢 蘇武 于 武帝 天漢 初出使 匈奴 , 匈奴 欲降之, 武 不屈,被幽大窖中。斷飲食, 武 嚙雪,與氈毛并吞之。后徙 北海 ,杖節牧羊十九年。及還,須發盡白。事見《漢書·蘇武傳》。后以“吞氈”為堅貞不屈之典。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六:“ 紀文達 弔以七律二章,有云:‘ 延陵 掛劍心相許, 屬國 吞氈志竟成。’” 蘇曼殊 《落日》詩:“誰知 北海 吞氈日,不愛英雄愛美人。”
釋義:
吞氈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tūn zhān,是指漢蘇武于武帝天漢初出使匈奴,匈奴欲降之,武不屈,被幽大窖中。
相關詞語:
鰲擲鯨吞半吞半吐蠶食鯨吞杜口吞聲餓虎吞羊負重吞污囫圇吞棗鶻侖吞棗虎踞鯨吞活剝生吞渾掄吞棗渾淪吞棗鯨吞蠶食鯨吞虎噬鯨吞蛇噬狼吞虎咽狼吞虎餐狼吞虎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