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詞語 | 甘草 |
---|---|
拼音 | gān cǎ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有 毛。莢果彎曲,呈褐色。主根甚長,粗壯,紅褐色,有甜味。可供藥用,有潤肺、止咳和解毒作用。解釋:
(一)、美草。
《韓詩外傳》卷五:“西方有獸名曰蹷,前足鼠,后足兔,得甘草必銜以遺蛩蛩距虛。”《莊子·齊物論》“麋鹿食薦” 唐 陸德明 釋文:“薦, 司馬 云:‘美草也。’ 崔 云:‘甘草也。’”
(二)、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有甜味,可以入藥。亦可作煙草、醬油等的香料。
《淮南子·覽冥訓》:“今夫地黃主屬骨,而甘草主生肉之藥也。”《南史·夷貊傳下·宕昌》:“ 梁天監 四年,王 梁彌博 來獻甘草、當歸。”《古今小說·張古老種瓜娶文女》:“好甘草!性平無毒,能隨諸藥之性,解金石草木之毒,市語叫做‘國老’。”
(三)、薺的別名。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雜說》:“《師曠占》曰:‘……歲欲甘,甘草先生。’”原注:“薺”。 宋 陳師道 《后山談叢》卷二:“諺曰:甘草先生則麥熟,苦草先生則禾不熟。甘草,薺;苦草,黃蒿也。”
(四)、藤的一種。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甘草非國老之藥者,乃南方藤名也……以條葉俱甘,故謂之甘草藤,土人但呼為‘甘草’而已。”
(五)、指茶。
宋 陶穀 《清異錄·甘草癖》:“草中之甘,無出茶上者。宜追目 陸氏 為甘草癖。”
釋義: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有毛,花紫色,莢果褐色。根有甜味,可入藥,又可做煙草、醬油等的香料。
造句:
1、等待中,一點一滴地把思念煎熬成一碗湯,黃連二錢,甘草三錢,雪水四分,五六千年彈指間韶華虛度,夢里七八閑愁最苦,剩余二三,氤氳著水汽,徒惹斜陽暮色里杜鵑聲聲啼。
2、也知沒藥療饑寒,食薄何相誤。大幅紙連粘,甘草歸田賦。
相關詞語:
幣重言甘撥草尋蛇不甘雌伏不甘后人不甘寂寞不甘示弱不棄草昧不知甘苦白草黃云撥草瞻風草草了事草草收兵草創未就草間求活草菅人命草滿囹圄草莽英雄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