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下
詞語 | 閣下 |
---|---|
拼音 | gé xià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敬辭,稱對方,從前書函中常用,今多用于外交場合:大使閣下。首相閣下。解釋:
(一)、指在藏書閣中。
《后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時《漢書》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 馬融 伏於閣下,從 昭 受讀。”
(二)、指在官署之中。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王東亭 到 桓公 吏,既伏閣下, 桓 令人竊取其白事, 東亭 即於閣下更作,無復向一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劉尹 在郡,臨終綿惙,聞閣下祠神鼓無。”
(三)、古代多用于對尊顯的人的敬稱。后泛用作對人的敬稱。
唐 趙璘 《因話錄·徵》:“古者三公開閣,郡守比古之侯伯,亦有閣,所以世之書題有閣下之稱……今又布衣相呼,盡曰閣下。” 唐 歐陽詹 《送張尚書書》:“前鄉貢進士 歐陽詹 於 洛陽 旅舍再拜授僕人書,獻尚書閣下:某同眾君子伏在尚書下風久矣。”《古今小說·李秀卿義結黃貞女》:“ 秀卿 開言道:‘小生是 李英 ,特到此訪 張勝 兄弟,不知閣下是他何人?’” 郭澄清 《大刀記》第十六章:“日前承閣下盛情設宴,請我前去,適逢我因事不在,未能相會,深感遺憾。”
釋義:
閣下為對“您”的敬稱,與足下意思相近。古代常見于口語,近代至現代則多用于書籍信函中。目前人們在書信(尤其是公函、業務相關書信)中仍然使用閣下來稱呼彼此。但是由于“您”一字的代替,慢慢地“閣下”一詞多用于外交場合。香港的法院于1997年主權移交后對法官的稱呼由“法官大人”轉為“法官閣下”。
造句:
1、叫閣下跌倒的,是自己的無知,非關人家手段高明。
2、生怕倚闌干,閣下溪聲閣外山。惟有舊時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還。
相關詞語:
下馬威安營下寨筆下超生筆下生花兵臨城下不恥下問不上不下不相上下不在話下巴人下里百下百全百下百著半上半下半上落下包打天下閉閣思過閉閣自責不差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