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詞語 | 刑法 |
---|---|
拼音 | xíng fǎ,xíng fa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 xíng fǎ ]
規定什么是犯罪行為,犯罪行為應受到什么懲罰的各種法律。[ xíng fa ]
對犯人的體罰:動了刑法。解釋:
(一)、關于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國語·魯語上》:“ 堯 能單均刑法以儀民。” 漢 桓寬 《鹽鐵論·詔圣》:“禮讓不足禁邪,而刑法可以止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為作斗爭。”
(二)、刑罰。
元 曾瑞 《留鞋記》第三折:“兀那和尚,你既為出家人,可怎生謀死人。你從實的招來,免受刑法。”《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次日捕人已將 江溶 解到捕廳,捕廳因 顧提控 面上,不動刑法,竟送到堂上來。”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用刑》:“斷不可急躁動性,橫加刑法。”
釋義: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并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并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刑法有廣義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于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叫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2015年8月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九)。修改后的刑法自2015年11月1日開始施行。這也是繼1997年全面修訂刑法后,中國先后通過一個決定和九個修正案,對刑法作出修改、補充。
造句:
1、草菅人命是要觸犯刑法的。
2、一個國家文化的高低,看它的民法和刑法的比較就能知道。大凡半開化的國家,民法少而刑法多,進化的國家,民法多而刑法少。
相關詞語:
抱法處勢不二法門不法常可不及之法敗法亂紀不足為法吹大法螺春秋筆法大吹法螺大法小廉大明法度大經大法當刑而王遁天之刑法不阿貴法不徇情法海無邊法家拂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