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
詞語 | 巾幗 |
---|---|
拼音 | jīn guó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巾和幗是古代婦女戴的頭巾和發飾,借指婦女:巾幗英雄。巾幗丈夫(有男子氣概的女子)。解釋:
(一)、古代婦女的頭巾和發飾。
《晉書·宣帝紀》:“ 亮 ( 諸葛亮 )數挑戰,帝( 司馬懿 )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新唐書·東夷傳·高麗》:“庶人衣褐,戴弁。女子首巾幗。”后因以為婦女的代稱。 明 沉璟 《義俠記·征途》:“鬚髯輩,巾幗情,人間羞殺丈夫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二班》:“媼亦以陶椀自酌,談飲俱豪,不類巾幗。” 董必武 《武昌東湖九女墩詩》:“自求解放入天軍,巾幗英雄著義聲。”
釋義:
巾幗原是古時的一種配飾,寬大似冠,內襯金屬絲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扎成各種新穎式樣,外裱黑色繒帛或彩色長巾,使用時直接戴在頭頂,再綰以簪釵。這種頭巾式的頭飾叫巾幗。巾幗的種類及顏色有多種,如用細長的馬尾制作的叫“剪耄幗”;用黑中透紅顏色制作的叫“紺繒幗”。先秦時期,男女都能戴幗,用作首飾。到了漢代,才成為婦女專用。三國時有著名的一出戲:諸葛亮出斜谷向司馬懿挑戰,但后者避而不出,諸葛亮便用激將法,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了“巾幗婦女之飾”,以示羞辱。巾幗后來引申為女子的代稱,如今已是對婦女的一種尊稱。
相關詞語:
綸巾羽扇角巾私第巾幗英雄巾幗奇才巾幗須眉巾幗丈夫角巾東路巾國英雄巾幗豪杰侍執巾節羽扇綸巾雨巾風帽解巾從仕方巾長袍魏文手巾葛巾布袍柴車幅巾方巾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