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順
詞語 | 耳順 |
---|---|
拼音 | ěr shù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指年至六十,聽到別人的話,就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后來用“耳順”指人六十歲:年逾耳順。耳順之年。(二)、順耳:這個唱腔我聽著倒還耳順。
解釋:
(一)、《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 何晏 集解引 鄭玄 曰:“耳順,聞其言而知其微旨也。”后遂以“耳順”為六十歲的代稱。
《漢書·蕭望之傳》:“至乎耳順之年,履折衝之位,號至將軍,誠士之高致也。”《舊唐書·劉祥道傳》:“壯室而仕,耳順而退。”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不白》:“ 陳太僕 句山先生 ,年逾耳順,鬚尚全黑。”
(二)、借指六十之數。
清 尹會一 《與王若霖吏部書》:“寄呈耳順,聊備薪水,節留數月之用,為禱!”
釋義:
耳順是六十歲的代稱。是指個人的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是聽得進逆耳之言,詈罵之聲也無所謂,無所違礙于心。六十歲也可稱“花甲”、“杖鄉”(還鄉之年);六十歲以上已可稱“耆年”。
造句:
1、 耳順就是悲天憫人,理解與包容。
2、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相關詞語:
耳邊風耳報神耳旁風墻有耳執牛耳安常處順安時處順安常履順百依百順不絕于耳不堪入耳百順百依百順千隨閉目塞耳避人耳目長目飛耳充耳不聞出口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