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創(chuàng)
詞語 | 草創(chuàng) |
---|---|
拼音 | cǎo chuàng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開始創(chuàng)辦或創(chuàng)立:草創(chuàng)時期。解釋:
(一)、開始興辦;創(chuàng)建。
《漢書·律歷志上》:“ 漢 興,方綱紀大基,庶事草創(chuàng),襲 秦 正朔。”《新唐書·魏玄同傳》:“ 武德 、 貞觀 ,庶事草創(chuàng),人物固乏。”《三國演義》第七十回:“二將趕二十餘里,奪了 黃忠 寨。 忠 又草創(chuàng)一營。”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第二次印《箋譜》,如有人接辦,則為紙店開一利源,亦非無益,蓋草創(chuàng)不易,一創(chuàng)成,則別人亦可踵行也。”
(二)、猶草率。粗糙簡略。
《東觀漢記·光武帝紀》:“時城郭丘墟,掃地更為,帝悔前徙之,草創(chuàng)茍合,未有還人。” 宋 鄭樵 《<通志>總序》:“大抵開基之人,不免草創(chuàng),全屬繼志之士為之彌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仙人島》:“姊姊遠別,莫可持贈。恐至海南,無以為家,夙夜代營宮室,勿嫌草創(chuàng)。”
(三)、起稿。
《論語·憲問》:“為命, 裨諶 草創(chuàng)之, 世叔 討論之,行人 子羽 修飾之, 東里子產 潤色之。” 楊伯峻 注:“ 鄭國 外交辭令的創(chuàng)制, 神諶 擬稿…… 子產 又作文詞上的加工。”《漢書·司馬遷傳》:“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chuàng)未就,適會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 清 侯方域 《徐作霖張渭傳》:“ 作霖 好學深思,常偃仰臥竟日,或草創(chuàng)后復毀之,然出,而人以為高文典冊焉。”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五篇:“惟文詞蹇拙,體制紛紜,中間詩歌,亦多鄙俗,甚似草創(chuàng)初就,未加潤色者,雖非原本,蓋近之矣。”
釋義:
草創(chuàng),漢語詞匯。拼音:cǎo chuàng指開始創(chuàng)建;開始進行。《漢書·律歷志上》:“漢興,方綱紀大基,庶事草創(chuàng),襲秦正朔。”
相關詞語:
撥草尋蛇不棄草昧白草黃云百孔千創(chuàng)標新創(chuàng)異別創(chuàng)一格撥草瞻風草草了事草草收兵草創(chuàng)未就草間求活草菅人命草滿囹圄草莽英雄草木皆兵草木俱朽草木知威草廬三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