紕漏
詞語 | 紕漏 |
---|---|
拼音 | pī lòu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因粗心而產生的差錯;小事故或漏洞:出紕漏。解釋:
(一)、錯誤疏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宋 孔平仲 《續世說》兩書均有《紕漏》篇,記謬誤不合之事。 清 錢謙益 《讀杜小箋上·送高三十五書記》:“ 劉辰翁 云:‘崆峒,猶言一大地也。’紕漏至此,稍知《兔園冊》者不為,而世猶宗之,何也?”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齊梁陳書十二·建康實錄》:“其麤疏紕漏,不可勝摘。”
(二)、指錯誤,事故。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一章:“如果不是 小楊 作風嚴厲,很可能還會出一點小小的紕漏。”
釋義:
紕漏,指因疏忽而產生的錯誤疏漏。
造句:
1、 快刀不磨要生繡,安全不抓出紕漏。
2、 世上無十全十美之事。必有紕漏,定有破綻,針無兩頭利,得到一些,也會失去一些。所以決定去留取舍之際,必有犧牲。
相關詞語:
暗室屋漏補苴罅漏不愧屋漏不欺屋漏補闕掛漏春光漏泄盛水不漏重紕貤繆滴水不漏點水不漏多魚之漏掛一漏萬江心補漏涓滴不漏漏洞百出漏脯充饑漏盡更闌漏網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