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縣
詞語 | 下縣 |
---|---|
拼音 | xià xià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1).指一郡之中非郡守行政機構所在的屬縣。《漢書·項籍傳》:“﹝ 項梁 ﹞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 顏師古 注:“四面諸縣也。非郡所都,故謂之下也。”《漢書·文翁傳》:“又修起學官於 成都 市中,招下縣子弟以為學官弟子。”(2).古代根據縣的人口、物產、地理形勢的條件,將縣劃分等級,下縣是條件較差的縣。《通典·職官十五》:“ 北齊 制縣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之差,自上上縣至下下縣凡九等。”《通典·職官十五》:“大 唐 縣有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之差。”原注:“京都所治為赤縣,京之旁邑為畿縣,其餘則以戶口多少、資地美惡為差。”《舊唐書·職官志二》:“凡三都之縣,在內曰京縣,城外曰畿,又望縣有八十五焉。其餘則六千戶已上為上縣,二千戶已上為中縣,一千戶已上為中下縣,不滿一千戶皆為下縣。”解釋:
(一)、指一郡之中非郡守行政機構所在的屬縣。
《漢書·項籍傳》:“﹝ 項梁 ﹞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 顏師古 注:“四面諸縣也。非郡所都,故謂之下也。”《漢書·文翁傳》:“又修起學官於 成都 市中,招下縣子弟以為學官弟子。”
(二)、古代根據縣的人口、物產、地理形勢的條件,將縣劃分等級,下縣是條件較差的縣。
《通典·職官十五》:“ 北齊 制縣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之差,自上上縣至下下縣凡九等。”《通典·職官十五》:“大 唐 縣有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之差。”原注:“京都所治為赤縣,京之旁邑為畿縣,其餘則以戶口多少、資地美惡為差。”《舊唐書·職官志二》:“凡三都之縣,在內曰京縣,城外曰畿,又望縣有八十五焉。其餘則六千戶已上為上縣,二千戶已上為中縣,一千戶已上為中下縣,不滿一千戶皆為下縣。”
釋義:
1.指一郡之中非郡守行政機構所在的屬縣。 2.古代根據縣的人口﹑物產﹑地理形勢的條件,將縣劃分等級,下縣是條件較差的縣。
相關詞語:
下馬威安營下寨筆下超生筆下生花兵臨城下不恥下問不上不下不相上下不在話下巴人下里百下百全百下百著半上半下半上落下包打天下不差上下不媿下學不愧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