躡跡
詞語 | 躡跡 |
---|---|
拼音 | niè j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 躡蹟 ”。亦作“ 躡跡 ”。追蹤;跟蹤。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緩轡待機,追奔躡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躡蹟披求,見有蟲伏棘根;遽撲之,入石穴中。” 梁啟超 《羅蘭夫人傳》:“忽復有兩警吏躡跡而來,出示一公文,則再逮捕之命令也。”見“ 躡跡 ”。解釋:
(一)、亦作“ 躡蹟 ”。亦作“ 躡跡 ”。追蹤;跟蹤。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緩轡待機,追奔躡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躡蹟披求,見有蟲伏棘根;遽撲之,入石穴中。” 梁啟超 《羅蘭夫人傳》:“忽復有兩警吏躡跡而來,出示一公文,則再逮捕之命令也。”
(二)、見“ 躡跡 ”。
釋義:
躡跡,讀音niè jì,漢語詞語,指追蹤或跟蹤。
相關詞語:
比肩迭跡比肩疊跡比肩接跡閉門掃跡避跡藏時避跡違心避影斂跡不拘形跡藏蹤躡跡鏟跡銷聲竄端匿跡車塵馬跡車轍馬跡重跡屏氣重足一跡杜門晦跡杜門絕跡遁跡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