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鱗
詞語 | 嬰鱗 |
---|---|
拼音 | yīng lí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謂觸及龍之喉下逆鱗。比喻人臣犯顏直諫。語本《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説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宋 蘇軾 《謝中書舍人啟》:“出而從仕,有狂狷嬰鱗之愚。” 宋 李昴英 《水調歌頭·壽參政徐意一》詞:“鯁鯁嬰鱗語,不改鐵石堅。”解釋:
(一)、謂觸及龍之喉下逆鱗。比喻人臣犯顏直諫。語本《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説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宋 蘇軾 《謝中書舍人啟》:“出而從仕,有狂狷嬰鱗之愚。” 宋 李昴英 《水調歌頭·壽參政徐意一》詞:“鯁鯁嬰鱗語,不改鐵石堅。”
釋義:
昔者彌子瑕有寵于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刖。彌子瑕母病,人間往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曰:"教哉!為母之故,亡其刖罪。"異日,與君游于果圍,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啖君。君曰:"愛我哉!亡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馀桃。"故彌子之行未變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后獲罪者,愛憎之變也。故有愛于主,則智當而加親;有贈于主,則智不當見罪而加疏。故諫說談論之士,不可不察愛憎之主而后說焉。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相關詞語:
敗鱗殘甲北宮嬰兒遍體鱗傷波光鱗鱗常鱗凡介滄海一鱗東鱗西爪斗水活鱗斷羽絕鱗腹有鱗甲附驥攀鱗附翼攀鱗龜龍鱗鳳鴻稀鱗絕戢鱗潛翼戢鱗委翼鱗次櫛比鱗次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