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米
詞語 | 負米 |
---|---|
拼音 | fù m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謂外出求取俸祿錢財等以孝養父母。《孔子家語·致思》:“子路 見於 孔子 曰:‘負重涉遠,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不擇祿而仕。昔 由 也,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為親負米百里之外。’”宋 司馬光《送伯淳監汝州酒》詩:“惟知負米樂,不覺抱關卑。”清 錢泳《履園叢話·碑帖·家刻》:“乾隆 五十三四年間,始出門負米,初為 畢秋帆 尚書刻《經訓堂帖》十二卷,又自臨 漢 碑數種。”解釋:
(一)、謂外出求取俸祿錢財等以孝養父母。
《孔子家語·致思》:“ 子路 見於 孔子 曰:‘負重涉遠,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不擇祿而仕。昔 由 也,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為親負米百里之外。’” 宋 司馬光 《送伯淳監汝州酒》詩:“惟知負米樂,不覺抱關卑。”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碑帖·家刻》:“ 乾隆 五十三四年間,始出門負米,初為 畢秋帆 尚書刻《經訓堂帖》十二卷,又自臨 漢 碑數種。”
釋義: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路身強力壯,剛直好勇,雖然性情有些粗暴,但是為人誠實,非常孝敬父母。子路的父母去世后,子路就跟隨孔子到處游學。一天,子路去見老師,老師看到他非常傷感,詢問其中的緣故。子路對老師說,人們沉淀說背負沉重的東西行走,不不會挑選地方歇息;常州貧窮,敬養老人,就不要計較俸祿多少才做官。了說子路真有孝心。子路又說:“過去我奉送父母也是這樣:自己經常吃一些粗劣飯菜,而不辭辛苦,從百里外地方給父母背來大米,供父母吃。現在父母去世之后,我跟隨先生到南方游歷諸國,坐著華麗的車子,吃著豐盛的菜肴,可是心中十分懷念逝去的雙親,很想為了他們再讓自己吃些粗茶淡飯,給父母背糧食。”了聽了子路的話,也不禁嘆息到:“是啊,侍奉雙親就如同串在繩子上的干魚不能長期保存一樣。父母晚年就像白馬過隙一樣短暫,我們盡忠就是能盡孝,真是忠孝不能兩全啊!”
相關詞語:
不負眾望抱負不凡背恩負義背義負恩背義負信不分勝負柴米夫妻吹糠見米柴米油鹽唱沙作米等米下鍋地負海涵遞勝遞負斗米尺布反裘負芻負德辜恩負恩昧良負荊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