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
詞語 | 黃耆 |
---|---|
拼音 | huáng q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藥草名。多年生草本。夏季開花,黃色。根甚長,可入藥。《新唐書·方技傳·許胤宗》:“王太后病風不能言,脈沉難對,醫家告術窮。 胤宗 曰:‘餌液不可進。’即以黃耆、防風煮湯數十斛,置牀下,氣如霧,熏薄之。是夕語。”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黃耆》:“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今俗通作黃芪。”解釋:
(一)、藥草名。多年生草本。夏季開花,黃色。根甚長,可入藥。
《新唐書·方技傳·許胤宗》:“王太后病風不能言,脈沉難對,醫家告術窮。 胤宗 曰:‘餌液不可進。’即以黃耆、防風煮湯數十斛,置牀下,氣如霧,熏薄之。是夕語。”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黃耆》:“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今俗通作黃芪。”
釋義:
1.藥草名。多年生草本。夏季開花,黃色。根甚長,可入藥。
相關詞語:
白旄黃鉞半青半黃抱恨黃泉碧落黃泉白草黃云白叟黃童蒼黃翻復橙黃橘綠初寫黃庭翠竹黃花蒼黃翻覆蒼黃反復橙黃桔綠騁耆奔欲抽黃對白蝶粉蜂黃淡飯黃齏戴玄履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