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過
詞語 | 罪過 |
---|---|
拼音 | zuì guo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過失:他有什么罪過,你這樣訓(xùn)斥他?(二)、謙辭,表示不敢當:為我的事讓您老特地跑一趟,真是罪過。
解釋:
(一)、罪行;過失。
《周禮·秋官·大司寇》:“凡萬民之有罪過而未麗於法,而害於州里者,桎梏而坐諸嘉石,役諸司空。”《史記·蒙恬列傳》:“﹝ 趙高 ﹞日夜毀惡 蒙氏 ,求其罪過,舉劾之。”《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這里是帝輦之下,不比邊庭上面,若有罪過,只消解去 臨安府 施行。” 魯迅 《書信集·致山本初枝》:“你一定兩面受責備罷。請你不要認為這是我的罪過。”按, 清 翟灝 《通俗編·政治》云:“罪過字以大小別,不以公私別,后人例以公犯為罪,私居違礙,則兼稱罪過。”
(二)、責罰;責備。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第一折:“則有丈夫休媳婦,那里有個大媳婦休小媳婦。倘或衙門中告下來,我倒吃罪過。”《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老拙兩個薄薄罪過他兩句言語,不想女兒性重,頓然悒怏,不喫飯食,數(shù)日而死。”
(三)、謙詞。表示愧不敢當,受之有罪。
《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側(cè)行辭讓,從東階上。自言罪過,以負於 魏 ,無功於 趙 。”《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元年》:“ 孟秉 以甲騎迎 化及 , 化及 戰(zhàn)栗不能言,人有來謁之者,但俛首據(jù)鞍稱罪過。” 胡三省 注:“罪過,今世俗謙謝之辭。”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親》:“這真是太罪過了,叫老太太來服侍我。”
(四)、幸虧;多謝。
唐 王建 《山中惜花》詩:“忽看花漸稀,罪過酒醒遲。” 宋 楊萬里 《聽蟬》詩:“罪過渠儂商略秋,從朝至暮不曾休。”《警世通言·一窟鬼癩道人除怪》:“開學(xué)堂后,也有一年之上。也罪過那街上人家,都把孩兒們來與他教訓(xùn),頗自有些趲足。”
(五)、可憐。
釋義:
①過失;過錯:自言罪過。 ②表示有愧、于心不安的謙辭,猶言不敢當:勞您親自送來,真是罪過。
造句:
1、 無聊,對于道德家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人類的罪過半數(shù)以上都是源于對它的恐懼。羅素
2、 如果無知是種罪過,主原諒我過去的浮躁。
相關(guān)詞語:
替罪羊走過場白駒過隙百代過客閉門思過補過拾遺不過爾爾八仙過海閉閣思過閉合思過不測之罪逋慢之罪補過飾非才氣過人才識過人操之過急出入人罪才過屈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