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辯
詞語 | 抗辯 |
---|---|
拼音 | kàng bià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不接受責難,為自己辯護。解釋:
(一)、直言辯駁。
《明史·徐階傳》:“下儒臣議, 階 獨持不可。 孚敬 召 階 盛氣詰之。 階 抗辯不屈。”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七:“是冬 張廣泗 至京廷訊,責以挾私觀望之罪,抗辯不服,怒斬之?!?李大釗 《史觀》:“吾儕治史學于今日的 中國 ,新史觀的樹立,對于舊史觀的抗辯,其興味正自深切?!?/p>
釋義:
抗辯,就其字面意義而言,就是抗擊而辯解。 法律意義上的抗辯,則是抗擊對方,提出辯解與說明。 一般而言,抗辯權在票據法中的運用比較廣泛。
造句:
1、沒有聽說過某部鮮為人知的外國法律不能成為抗辯的理由。
2、先訴抗辯權是一般保證人對債權人享有的專有抗辯權。
相關詞語:
百辭莫辯百口莫辯辯才無礙博聞辯言不容置辯百喙莫辯百喙難辯辯才無閡辯口利辭辯口利舌不辯菽麥不抗不卑大辯不言大辯若訥搗虛撇抗分庭抗禮負隅頑抗高談雄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