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
詞語 | 時序 |
---|---|
拼音 | shí xù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季節變化的次序:時序推移,秋去冬來。解釋:
(一)、時間的先后;季節的次序。
《史記·蘇秦列傳論》:“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時序,毋令獨蒙惡聲焉。”《文選·陸機<贈尚書郎顧彥先>詩》:“凄風迕時序,苦雨遂成霖。” 李善 注:“《莊子》曰:陰陽四時運行,各得其序。” 宋 梅堯臣 《冬雷》詩:“天公豈欺物,若此汩時序。”
(二)、節候;時節。
唐 李益 《合源溪期張計不至》詩:“霜露肅時序,緬然方獨尋。” 元 鄭光祖 《智勇定齊》第二折:“這些時慵怠粧梳,正遇著務農忙養蠶時序。” 曹靖華 《飛花集·穿著細事且莫等閑看》:“春夏秋冬,時序更迭。”
(三)、時間;光陰。
《北史·趙文表傳》:“后自發彼蕃,已淹時序,途經沙漠,人馬疲勞。” 唐 韋應物 《寄柳州韓司戶郎中》詩:“悵望城闕遙,幽居時序永。” 宋 蘇舜欽 《晚泊龜山》詩:“每傷道路銷時序,但屈心情入酒盃。” 郭沫若 《文藝論集·文學的本質》:“這單純的或者復雜的感情如不加以時序的延長,那是不能發生出詩的表現的。”
(四)、猶時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故知文學染乎世情,興廢繫乎時序。”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四折:“賢臣良將保鑾輿,正遇著得收成太平時序。” 明 王文昌 《南繡停針·夏景》套曲:“良辰美景天付與,正四海太平時序。”
(五)、猶承序,承順。言有條理。
《史記·五帝本紀》:“ 舜 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 漢 蔡邕 《漢太尉楊公碑》:“敬揆百事,莫不時序。”《舊唐書·文苑傳下·吳通玄》:“今四方無事,百揆時序,制書職分,宜歸中書舍人。”參見“ 時敘 ”。
釋義:
時間的先后順序或氣候時節或計算機的時間順序。
造句:
1、時序如旋輪。秋天過去了。冬天過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駕臨。蜂蝶成群來翩舞,百鳥結隊來唱歌,雜花紛然披陳于樹梢上。氯氟的南國,這時已裝載不下旺盛的勃發的生機。
2、時序易過,晃晃又到了中秋,歲歲月圓,月月月半,道不盡心底零零整整的牽絆,寂寞中,沒有輕重,任月色似水,禪思落定,獨守清涼,期待!
相關詞語:
安時處順不合時宜不入時宜不失時機不識時務不時之需不違農時避跡藏時撥亂濟時不時之須藏器待時曾幾何時猖獗一時乘時乘勢傳誦一時揣時度力蹉跎時日待時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