鳣堂
詞語 | 鳣堂 |
---|---|
拼音 | zhān tá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后漢書·楊震傳》:“后有冠雀銜三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曰:‘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數三者,法三臺也。先生自此升矣。’”后因稱講學之所為“鱣堂”。解釋:
(一)、《后漢書·楊震傳》:“后有冠雀銜三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曰:‘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數三者,法三臺也。先生自此升矣。’”后因稱講學之所為“鱣堂”。
宋 朱熹 《奉和公濟兄留周賓之句》:“鱣堂偶休閑,雞黍聊從容。” 宋 樓鑰 《通交代徐教授啟》:“典鱣堂之教,獲與交承。”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校罷詩書延愛日,鱣堂春酒頌三多。”
釋義:
拼音:zhān táng,解釋:古時講學之所。
相關詞語:
一言堂處堂燕雀池魚堂燕處堂燕鵲打退堂鼓登堂入室對簿公堂大雅之堂殿堂樓閣對薄公堂富麗堂皇負薪構堂冠冕堂皇高堂大廈哄堂大笑歡聚一堂薈萃一堂轟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