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法
詞語 | 作法 |
---|---|
拼音 | zuò fǎ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舊時指道士施行法術。(二)、作文的方法:文章作法。
(三)、做法。
解釋:
(一)、謂創制法律、典章等。
《左傳·昭公四年》:“君子作法於涼,其弊猶貪;作法於貪,敝將若之何?”《后漢書·東夷列傳論》:“若 箕子 之省簡文條而用信義,其得圣賢作法之原矣!” 唐 杜甫 《石犀行》:“先王作法皆正道,詭怪何得參人謀?”
(二)、施展法術。
《紅樓夢》第一一七回:“ 元帝老爺 沒法,叫神將作法,卻都沒有主意。” 魯迅 《花邊文學·奇怪》:“看見一群人在燒香拜龍,作法求雨。”
(三)、指弄手段。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這事在你作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寸’。”
(四)、做樣子。謂懲治以警其余。
《紅樓夢》第七三回:“大約這些奶子們……比別人更可惡!專管調唆主子,護短偏向。我都是經過的,況且要拿一個作法,恰好果然就遇見了一個。”《紅樓夢》第九回:“雖不敢呵叱 秦鐘 ,卻拿著 香憐 作法,反説他多事,著實搶白了幾句。”
(五)、作文或作畫的方法。
清 周中孚 《鄭堂札記》卷四:“ 畢秋颿 《<經典文字辨正>序》,作法本於 董彥遠 《除正字謝啟》。” 魯迅 《花邊文學·奇怪三》:“有三幅插圖有些象 麥綏萊勒 的手筆,黑白分明,我曾從良友公司翻印的四本小說書里記得了他的作法。”
(六)、做法。如:他到如今還未曾學會豆腐的作法。
(七)、指行為表現的方式。如:這種作法反映出他的品德意識。
釋義:
謂創制法律、典章等。《左傳·昭公四年》:“君子作法於涼,其弊猶貪;作法於貪,敝將若之何?”《后漢書·東夷列傳論》:“若 箕子 之省簡文條而用信義,其得圣賢作法之原矣!” 唐 杜甫 《石犀行》:“先王作法皆正道,詭怪何得參人謀?”
相關詞語:
惡作劇百堵皆作抱法處勢俾晝作夜婢作夫人不二法門不法常可不及之法不愧不作白日作夢百廢具作敗法亂紀俾夜作晝別作良圖別作一眼不足為法成雙作對吹大法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