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置
詞語 | 不置 |
---|---|
拼音 | bù zhì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不加(表示):不置可否。(二)、不停止:贊嘆不置。
解釋:
(一)、不安放。
《史記·周勃世家》:“上居禁中,召 亞夫 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箸, 亞夫 心不平。”
(二)、不舍;不止。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若嬲之不置,不過欲為官得人,以益時用耳。”《新唐書·狄仁杰傳》:“為兒時,門人有被害者,吏就詰,眾爭辨對, 仁杰 誦書不置。”《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侍郎一一奏知, 孝宗 稱嘆不置。” 沙汀 《淘金記》第九章:“大家都在羨慕不置的時候, 么長子 站起來了。”
(三)、猶不德。謂不自以為有德。
《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有知而不伐,有施而不置。” 汪照 注補:“置,當讀如德。”
釋義:
不置,指不安放; 不舍;不止。語出《史記·周勃世家》:“上居禁中,召 亞夫 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箸, 亞夫 心不平。”
造句:
1、有錢不置半年閑,有庫不存冷背貨。
2、對于母親的話,我們姐妹二人都不置可否。
相關詞語:
不成器抱不平不旋踵哀而不傷愛不忍釋愛不釋手曖昧不明安不忘危按兵不動按捺不住暗室不欺傲不可長傲慢不遜按兵不舉敖不可長把持不定百不失一百不一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