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恨
詞語 | 怨恨 |
---|---|
拼音 | yuàn hè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對人或事物強烈地不滿或仇恨:我對誰也不怨恨,只恨自己不爭氣。(二)、強烈的不滿或仇恨:一腔怨恨。
解釋:
(一)、仇恨;強烈不滿。
《墨子·兼愛中》:“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漢書·王尊傳》:“內懷怨恨,外依公事。” 柔石 《為奴隸的母親》:“看見秀才這樣奉承她,她卻怨恨自己肚子底不會還債了。”
(二)、感傷不平。
漢 應劭 《風俗通·聲音·琴》:“操者,言遇菑遭害,困厄窮迫,雖怨恨失意,猶守禮義,不懼不懾,樂道而不失其操者也。” 唐 杜甫 《詠懷古跡》之三:“千載琵琶作 胡 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明 劉基 《巫山高》詩:“ 巫山 何事近 楚 宮,終古怨恨流無窮。” 魯迅 《野草·風箏》:“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么寬恕之可言呢?”
(三)、悔恨。
宋 高觀國 《玲瓏四犯》詞:“少年曾失春風意,到如今怨恨難訴。”
(四)、埋怨。
茅盾 《色盲》一:“每次她從家鄉到 上海 來,便怨恨那甬興輪船走得太快,只給她一夜又半日的海上經驗。”
釋義:
怨恨,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心理充滿強烈不滿或仇恨,也指一種對他人不滿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是潛藏心中隱忍未發的怒意。
相關詞語:
白華之怨報仇雪恨抱恨黃泉抱恨終天抱怨雪恥報讎雪恨杯酒解怨藏怒宿怨癡男怨女此恨綿綿愁紅怨綠東怒西怨敵惠敵怨盜怨主人東怨西怒東征西怨恩甚怨生恩怨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