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駁
詞語 | 斑駁 |
---|---|
拼音 | bān bó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種顏色,花花搭搭的:樹影斑駁。解釋:
(一)、亦作“ 斑駮 ”。
1.色彩錯雜貌。 南朝 梁 江淹 《青苔賦》:“遂能崎屈上生,斑駁下布。”一本作“ 班駮 ”。 胡之驥 注:“《初學記》曰:苔名圓蘚,一名緑錢。或青或紫,故曰斑駁。” 唐 白居易 《睡后茶興憶楊同州》詩:“婆娑緑陰樹,斑駮青苔地。” 前蜀 貫休 《桐江閑居作》詩之九:“蕭條秋病后,斑駁緑苔深。”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草樹紅碧,點綴斑駮。” 明 歸有光 《項脊軒記》:“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 魯迅 《彷徨·在酒樓上》:“窗外只有漬痕斑駁的墻壁,帖著枯死的莓苔。”
(二)、引申為不純,瑕疵。
《朱子語類》卷一三六:“ 亮 ( 諸葛亮 )大綱卻好,只為如此,便有斑駁處。”
釋義:
斑駁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種顏色,花花搭搭的名詞。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中注釋“班駁“亦做(見)”斑駁”。
相關詞語:
斑駁陸離班駁陸離斑衣戲彩不值一駁跌彈斑鳩窺豹一斑可見一斑窺見一斑略見一斑陸離斑駁略窺一斑血跡斑斑血淚斑斑一斑窺豹一斑半點無可辯駁虎斑霞綺,林籟泉韻時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