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堂
詞語 | 公堂 |
---|---|
拼音 | gōng tá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古代貴族的大屋。《詩經·豳風·七月》:“躋彼公堂,稱彼兕觥。”(二)、指法庭:對簿公堂。
解釋:
(一)、古代君主的廳堂。
《詩·豳風·七月》:“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朱熹 集傳:“公堂,君之堂也。”
(二)、泛指一般廳堂。
唐 賈島 《夜集姚合宅期可公不至》詩:“公堂秋雨夜,已是念園林。”
(三)、舊時官署的廳堂。
唐 賈島 《酬姚合校書》詩:“公堂朝共到,私第夜相留。”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贊善朝陽巖閑望歸郡中堂事》詩:“歸來刁斗轉分明,永夜公堂守幽獨。”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 英 ( 郭英 )又於公堂獨咄 尚伯 ,則僕射之尊大,亦可見矣。”
(四)、舊時審理案件的地方。
《老殘游記》第十六回:“ 老殘 聽到這里,怒氣上沖,也不管公堂重地,把站堂的差人用手分開,大叫一聲:‘站開!讓我過去!’” 巴金 《滅亡》十七章:“女人也跪在青天大老爺底公堂上,被人拉著她底兩手,隔著她底寬大的衣服,用皮鞭敲她底背。”
(五)、舊時家族的祠堂、共同的房屋等。
《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 田三嫂 ﹞日夜在丈夫面前攛掇:‘公堂錢庫田產,都是伯伯們掌管,一出一入,你全不知道。’”
(六)、借指祠、廟一類的土地財產。
毛澤東 《怎樣分析農村階級》:“管公堂和收學租也是地租剝削的一類。”《新華月報》1950年第9期:“管理各種祠、廟、會、社的土地財產,叫做管公堂。”
釋義:
公堂,俗稱官府或法庭的大堂。古代也指聚會的場所。語出《詩·豳風·七月》:“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造句:
1、周婦之子為繼承林家香火回復林姓,不惜與生母對簿公堂。
2、如果你執意否認你侵犯我公司的經營權,那就只好對簿公堂了。
相關詞語:
一言堂白衣公卿報冰公事秉公辦理秉公無私抱冰公事背公向私背公營私秉公滅私秉公任直城北徐公出以公心處堂燕雀持論公允池魚堂燕出公忘私處堂燕鵲打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