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跣
詞語 | 徒跣 |
---|---|
拼音 | tú xiǎ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赤足步行。解釋:
(一)、赤足。
《禮記·問喪》:“親始死,雞斯徒跣。” 陳澔 集說:“徒跣,無屨而空跣也。”《戰國策·魏策四》:“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一:“﹝ 鄭仁凱 ﹞遣門夫上樹取其子,門夫脫鞋而緣之, 凱 令奴著鞋而去,門夫竟至徒跣。”《明史·項忠傳》:“馬疲,棄之,徒跣行七晝夜,始達 宣府 。” 章炳麟 《訄書·不加賦難》:“今幾十三萬萬矣,以是通商惠工而實軍府,何功之不成,而何師之不舉,其又磬折徒跣以承白人之頩怒也。”
釋義:
徒跣,是漢語詞匯,拼音是tú xiǎn,解釋為赤足。
造句:
1、 一日驟雨,著以出,徒跣而歸,靿則烏油高麗紙揉作皺紋,底則糊黏敗絮,緣之以布。
2、 伍員被發徒跣、挾弓矢乞食於吳,闔閭向風而高其義,下階迎之,三日與語,無復疑者。
相關詞語:
不逞之徒不軌之徒高陽酒徒好色之徒好事之徒狐鼠之徒家徒四壁酒色之徒家徒壁立科頭跣足馬齒徒增馬齒徒長蓬頭跣足前徒倒戈實繁有徒市井之徒實蕃有徒室徒四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