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罝
詞語 | 兔罝 |
---|---|
拼音 | tù j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捕兔的網。(二)、指用網捕兔。
(三)、《詩·周南》篇名。
解釋:
(一)、捕兔的網。
《詩·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椓之丁丁。” 毛 傳:“兔罝,兔罟也。” 唐 李白 《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詩:“獵客張兔罝,不能掛龍虎。” 清 閻爾梅 《嵩岳廟有感》詩:“殘宮草際埋鴟吻,廢閣階前置兔罝。”
(二)、指用網捕兔。
晉 皇甫謐 《高士傳·矯慎》:“ 慎 同郡 馬瑤 隱於 汧山 ,以兔罝為事。” 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言書》:“微賤兔罝之人,猶莫不好德。”
(三)、《詩·周南》篇名。
《詩序》云:“《兔罝》,后妃之化也。《關雎》之化行,則莫不好德,賢人眾多也。” 孔穎達 疏:“《箋》云:‘罝兔之人,鄙賤之事,猶能恭敬,則是賢者眾多也。’”后因以“兔罝”指在野之賢人。又,詩中有“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之句,因亦以指武臣。 唐 陳子昂 《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詩序:“皇華昭國,懷鳳綍而高尋,白駒追游,邀兔罝而下顧。”此指在野賢人。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文臣督帥,皆躬自臨戎,有兔罝赳赳之氣。”此指武臣。
釋義:
1.捕兔的網。 2.指用網捕兔。 3.《詩.周南》篇名。《詩序》云:"《兔罝》,后妃之化也。《關雎》之化行,則莫不好德,賢人眾多也。"孔穎達疏:"《箋》云:'罝兔之人,鄙賤之事,猶能恭敬,則是賢者眾多也。'"后因以"兔罝"指在野之賢人。又,詩中有"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之句,因亦以指武臣。
相關詞語:
白兔赤烏東兔西烏動如脫兔待兔守株得兔忘蹄東門逐兔龜毛兔角狐死兔泣狐兔之悲獲兔烹狗見兔放鷹見兔顧犬狡兔三窟驚猿脫兔狡兔三穴狼奔兔脫目兔顧犬犬兔俱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