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
詞語 | 黃帝 |
---|---|
拼音 | huáng dì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傳說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號軒轅氏、有熊氏,少典之子。曾打敗炎帝和蚩尤,由部落首領(lǐng)擁戴為部落聯(lián)盟領(lǐng)袖。傳說古代文字、歷法、養(yǎng)蠶、舟車、音律、醫(yī)學(xué)、算數(shù)等都創(chuàng)始于黃帝時期。解釋:
(一)、古帝名。傳說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少典 之子,姓 公孫 ,居 軒轅之丘 ,故號 軒轅氏 。又居 姬水 ,因改姓 姬 。國于 有熊 ,亦稱 有熊氏 。以土德王,土色黃,故曰 黃帝 。《易·繫辭下》:“ 神農(nóng)氏 沒, 黃帝 、 堯 、 舜 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 孔穎達 疏:“ 黃帝 , 有熊氏 少典 之子, 姬 姓也。”《史記·五帝本紀(jì)》:“ 黃帝 者, 少典 之子,姓 公孫 ,名曰 軒轅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裴駰 集解:“號 有熊 。” 司馬貞 索隱:“有土德之瑞,土色黃,故稱 黃帝 ,猶 神農(nóng) 火德王而稱 炎帝 然也。” 郭沫若 《殘春及其他·殘春一》:“但是他那粉白色的皮膚,平滑無表情的相貌,好像是我們祖先傳來的一種烙印一樣,早使我知道他是我們 黃帝 的子孫了。”
(二)、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指中央之神。
《禮記·月令》:“﹝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 黃帝 ,其神 后土 。”《史記·天官書》:“ 黃帝 行德,天夭為之起。” 張守節(jié) 正義:“ 黃帝 ,中央 含樞紐 之帝。” 宋 高似孫 《緯略》卷八:“《洛書》曰: 蒼帝 起,青云扶日; 赤帝 起,赤云扶日; 黃帝 起,黃云扶日; 白帝 起,白云扶日; 黑帝 起,黑云扶日。”
釋義: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jù)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后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于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tǒng)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tǒng)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谷草木,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chuàng)醫(yī)學(xué)等。
造句:
1、黃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戰(zhàn)。
2、天下人民,野居穴處,未有室屋,則與禽獸同域。于是黃帝乃伐木構(gòu)材,筑作宮室,上棟下宇,以避風(fēng)雨。
相關(guān)詞語:
白旄黃鉞半青半黃抱恨黃泉碧落黃泉白草黃云白叟黃童蒼黃翻復(fù)橙黃橘綠初寫黃庭翠竹黃花蒼黃翻覆蒼黃反復(fù)橙黃桔綠抽黃對白帝王將相蝶粉蜂黃淡飯黃齏戴玄履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