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簽
詞語 | 牙簽 |
---|---|
拼音 | yá qiā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剔除牙縫中食物殘屑用的細棍兒。解釋:
(一)、系在書卷上作為標識,以便翻檢的牙骨等制成的簽牌。
唐 韓愈 《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 鄴侯 家多書,插架三萬軸;一一懸牙籤,新若手未觸。” 宋 蘇軾 《書軒》詩:“雨昏石硯寒云色,風動牙籤亂葉聲。”
(二)、指書籍。
宋 陸游 《冬夜讀書示子聿》詩:“絶勝鎖向朱門里,整整牙籤飽蠹魚。” 明 沉受先 《三元記·講學》:“老來厭舞青萍劍,日常披展牙籤。”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堂名 二酉 ,萬卷牙籤求售。”
(三)、報路程用的驛簽。
明 湯顯祖 《牡丹亭·移鎮》:“羽檄從參贊,牙籤報驛程。”
(四)、用以剔除牙縫殘留食物的細簽。
清 喬松年 《蘿藦亭札記》卷六:“ 陸云 與兄 機 書,記 曹公 器物有剔齒纖,此即今所用剔齒之牙籤。” 老舍 《茶館》第一幕:“老人進來,拿著些牙簽、胡梳、耳挖勺之類的小東西,低著頭慢慢地挨著茶座兒走。”
(五)、牙或骨制的扣簽。
《醒世姻緣傳》第二三回:“ 祝其嵩 從袖中取出汗巾解開來,果然是個油緑潞紬銀包,一個牙籤銷住。”
(六)、舊時官府用以傳令拘捕犯人的簽牌。
任光椿 《戊戌喋血記》第十二章:“將臺正中,早已為他擺好了帥座,紅氈虎皮,牙簽令旗,儀仗森嚴。”
釋義:
1.系在書卷上作為標識,以便翻檢的牙骨等制成的簽牌。 2.指書籍。 3.報路程用的驛簽。 4.用以剔除牙縫殘留食物的細簽。 5.牙或骨制的扣簽。 6.舊時官府用以傳令拘捕犯人的簽牌。
造句:
1、 鐵杵能磨成針,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簽,材料不對,再努力也沒用。李敖
2、 戴紅帽的小花鹿提著一籃子杜蕾斯走到了牙簽的家里。
相關詞語:
聱牙佶屈聱牙戟口聱牙詰曲聱牙詰屈北門南牙撥嘴撩牙齒牙春色齒牙余論齒牙為猾齒牙為禍齒牙馀惠齒牙馀慧齒牙馀論齒牙之猾打牙犯嘴打牙配嘴戴發含牙斗牙拌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