儁異
詞語 | 儁異 |
---|---|
拼音 | jùn y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才智特異的人。《左傳·昭公十二年》“其以中儁也”晉 杜預 注:“言投壺中,不足為儁異。”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二》:“原 既流放,忽然蹔歸,鄉人喜悅,因名曰 歸鄉。抑其山秀水清,故出儁異,地險流疾,故其性亦隘。”清 徐乾學《納蘭君墓志銘》:“君所交游,皆一時儁異,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二)、才智突出,與眾不同。宋 司馬光《贈衛尉少卿司馬府君墓表》:“弟 子里 早孤,府君識其儁異,自幼教督甚嚴,其后卒以文學取進士第。”
解釋:
(一)、才智特異的人。
《左傳·昭公十二年》“其以中儁也” 晉 杜預 注:“言投壺中,不足為儁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 原 既流放,忽然蹔歸,鄉人喜悅,因名曰 歸鄉 。抑其山秀水清,故出儁異,地險流疾,故其性亦隘。” 清 徐乾學 《納蘭君墓志銘》:“君所交游,皆一時儁異,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
(二)、才智突出,與眾不同。
宋 司馬光 《贈衛尉少卿司馬府君墓表》:“弟 子里 早孤,府君識其儁異,自幼教督甚嚴,其后卒以文學取進士第。”
相關詞語:
拔新領異本同末異標同伐異標新立異標新競異標新領異標新豎異別財異居標新創異別籍異財別籍異居別居異財傳聞異辭逞奇眩異逞異夸能大同小異黨同伐異都頭異姓